散热器的计量供热系统研究
关于实验数据的整理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分段式,即按实验数据的相关性找出计算温差的分界点,分别整理数据(大计算温差和小计算温差)。在一点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我们一般将用户的调节分为供暖调节和值班调节,散热器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工作在这两中工况之间,这样的计量方式不会造成漏计和误计。但是缺点在于该技术的产品化,对于EZPROM程序的编写比较复杂。
二是抛开幂函数的形式,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函数表达式。如采用有理分式或多项式的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散热量在计算温差的全程都有较好的相关性,计量误差小。
三是仍利用原有的散热器关系式,但是采用变流量法来测定系数A和B。这种方法简单,其特点是相关性差。
适合热表计量的散热器准则方程式传统的供暖运行调节是基于供暖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而进行的,以满足热用户的室温不至过高或过低,因此二次网(用户端)一般实行的是质调节,即通过调节供水温度来达到上述要求。我们暂且将这种调节称之为顺序调节。
对于计量供热系统,考虑到用户对室温的调节的要求(在此我们称为自主调节),二次网必然是量调节,或者更准确些说是质、量综合调节。但与传统供暖运行调节方法中的阶式量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不同,类似地,我们在此称之为阶式质调节,即从整个供暖期来看,随室外气温的变化,热源端(换热站)二次网的集中质调节仍然存在,但在日常的供暖运行中实行量调节。
从热计量的角度来讲,用户用热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流量的减小引起的,因此准确、直接的热计量方法是寻求散热量与流量的关系。但是由于流量测量本身引发的一些问题(流量表的精度、对水质的要求、初投资等等),直接利用流量和散热器进出口温差来计算和累积流量不是很方便。若直接采用计算温差来计算用热量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即事先找出散热量与计算温差的关系,然后输入专用热量表的EZPROM中即可。虽然准则关系式相同,但系数A和B的确定要求用变流量法来测定,不能利用现有的散热器测试标准中得出的系数。
变流量法是在符合散热器实际使用情况的变流量条件下得到的,计算温差的改变是由流量调节引起的,无须考虑流量变化对散热量的影响。这样整理的散热量与计算温差的关系在极小流量下更显优势。比如,在每天的上班时间,住户主动将温控阀关小,室温保持某一较低温度下,流量接近于全关。此时,热表的计量也是准确的。
-
- 用户留言
- 已有条留言,点击查看
-
暂时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