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压降优化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动力、医药、冶金、制冷、轻工等行业。换热器的种类很多,但管壳式换热器以其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选材范围广,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工作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化工、石油、能源等行业中。但在我国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还不尽完善。
1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现状尽管在我国管壳式换热器应用历史悠久,但对其设计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管壳式换热器传统设计的基本步骤为: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计算Ft.若Ft< 0.8,设计多壳程或多个换热器串联。
由A1初选换热器型号并确定主要结构参数。
计算传热膜系数h、传热膜系数h、传热系数K.若K与K1相差很大,重新假设K1,直至K与K1很接近。
计算管程压降 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该方法也称为平均温差法(LMTD)。 除LMTD法外,e-NTU法也常用。对设计计算来说,这2种方法的计算工作量差不多,但采用LMTD法可以由Ft值的大小,判断换热器流动形式是否合理,从而有助于流动形式的选择。通过e-NTU法进行设计计算选型(多程管壳式换热器)时,必须使用试算方法。 国外Bell-Delaware详细设计法其设计思路相同,惟一差别是采用了不同的计算传热膜系数和压降的公式。BelHDelaware法在公开中被认为是好的设计方法。 无论是何种方法,在设计中往往是只要求Ap, 折流杆式换热器以杆式支撑替代原弓形挡板,具有抗振、高效、低压降等优点。其与传统的折流板管壳首先假定/(1=由以4上对影响换热器压降因素的分析可知,P在1ishi81.58ume.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标准中查到500式换热器相比较,在内部结构上有较大变化。壳程内部采用折流杆组成的折流栅做管间支撑,从而使壳程流体由横向流动变为平行流动,这不仅较大减少了传热死区,而且大幅度减少了流体因反复折流而造成的壳程流体阻力损失。壳程流体在非传热界面区域,如管间支撑物的局部处,形体阻力损失很小,而大部分的流体压降可用来促进传热界面上的流体湍流,从而在低输送功的情况下,获取较高的传热膜系数。如某厂应用同种负荷的折流杆换热器与折流板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压降减少到50,设备总传热系数提高35.因此在一定的雷诺数下,采用折流杆式换热器替代传统的折流板换热器具有优越性。 2.2管程数管侧压降随着管程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管程数增加影响到流速,并进而影响传热系数。在湍流的条件下,管侧的给热系数和流速的0.8次方成正比,而压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由此可知,管程数对压降的影响要比传热系数影响大,因此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流速。既然管程数对压降和传热系数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传热系数,在压降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尽量选用大的管程数。 2.3壳直径壳直径越小,所排的管子根数越少,相对来说流体流速越大,传热系数越高,压降越大。从制造费用来讲,壳直径越小,制造费用越低,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尽量选用小直径的壳体。 2.4壳侧折流板间距幻折流板间距影响着壳侧流体的流速和湍动程度,从而影响着壳侧压降及给热系数。壳侧湍流时,给热系数与流速的0.60.7次方成正比,而压降同流速1.72. 0次方成正比。壳侧层流时,指数对给热系数变为0.33,对压降变为1.0进行。 表示了该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温差校正系数Ft和进行换热的2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度差Atm,在假定传热系数的情况下,计算换热面积Ai,在标准中选用与此面积相当的型号。选用的原则是先选定小壳径大管程数的型号。根据此型号计算管侧压降。如果该压降大于规定的许用值,则选用小一号管程数的型号继续计算压降,直至满足压降要求。如果管程数等于1时,压降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加大壳径,选下一个型号,再继续计算直至找到满足管侧压降要求的壳径及管程数。接着计算壳侧压降,首先从小折流板间距开始计算(折流板小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直径的1/5)。如果壳侧压降大于允许值,则增加折流板间距,再重新计算,直至壳侧压降满足要求。如果当折流板间距达到极值时,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则增大壳径到标准的下一个序列,再重新按上面程序计算,直至找到合适型号的换热器,满足传热和压降的要求。 4应用实例设计一氮肥厂折流板式主换热器。已知半水煤气进口温度154°C,出口温度261.9°C.变换气进口温度380°C,出口温度278°C.Q=868.89kW.假定换热器的管程与壳程的允许压降均为5kPa,污垢系数为X6000,其换热面积为80.6m2,核算该面积换热器。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计算表中规格,计算结果见表1表1计算结果表规格面积/m2传热量传热速率管程压降/kPa壳程压降/kPa费用/元根据计算结果可知,800X2000规格的换热器即可满足要求。而同样负荷要求下,实际换热器采用了1000X3000规格,远远超出实际需要,费用增加58,换热器的压降变化不大。选用过大换热面积,不仅增加了设备投资费用,而且会减少流体的实际流速,从而造成污垢堆积严重。 5结论本文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可在保证换热负荷和允许压降的情况下,设计出固定费用少的换热器。
-
- 用户留言
- 已有条留言,点击查看
-
暂时没有留言